这篇文章并不是那么可爱,可能看完了会难受,如果您觉得接受不了就不要向下看了,乖~

这里我想先描述一下这篇文章题目的来源

前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做《你当象鸟飞往你的山》,其原作名叫做Educated: A Memoir,翻译成中文版的的时候,作者亲自从圣经(Bible)中选取了这句话作为译本的题目。

其实原来我想写过类似的文章,现在的draft中有一篇叫做 关于我个人对于教育下一代的一些想法的内容,也是想写教育的,但是发现这个标题后会更有趣一点,所以就决定选择这个了。


其实我现在的年龄还不是很大,也没有到必须要结婚生孩子的年龄。

但是就凭我从出生到现在的经历和见闻来说,我觉得我非常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关于自己如何教育下一代的问题。

之前看过伊坂幸太郎的【アイネクライネナハトムジーク】(中文译本叫做《一首小夜曲》),里边有一句话

親になるのに資格試験が無い、というのが恐ろしい。

其中文译为: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影片最后的场景是不是太过于真实了呢?这又反映了一个教育制度的现状,我们后面会提及。

家长们总是希望这自己的孩子好,这很容易理解。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更是如此。

但是,现在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很多是很有问题的,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

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家长们对于自家孩子处于叛逆期这一特殊时期都会很发愁。但是大多数家长们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是处于叛逆期,有的家庭就能很好的和睦相处,而自己家就会每天面临鸡飞狗跳的情况呢。
其实话说话来,叛逆期是真的存在的么?
咱们从一个孩童诞生之日起描述一下,在刚刚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外界的一切对于孩童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们会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一切。他们会尝试模仿周围的人的一切行为。
等待年龄稍微大一些,孩童逐渐会说话的时候,这种情况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如果你注意的话,一个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童说过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模仿其周围监护人的语气、声调、内容。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听到一些所谓的“小孩说大人话”,甚至会听到他们说着脏话。
毕竟往往他们周围的大人每天就是这样讲话的。
而当他们到了青少年时期(这里指的是生物学中人体发育第二个高峰期,英文叫做Puberty,日语叫做思春期ししゅんき)时,不光是身体上的发育,其心理思想等部分也在发育,逐渐会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及自己认为的是非观念。
他们会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是被命令的一方,即使命令是错误的,或者不符合自己意愿的。这个时候,他们就开始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懂得教育的家长们就会把这种行为成为叛逆期,具体表现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了。
很明显,这些家长并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而是当成自己的所有物。更有甚者不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和对待宠物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孩子们拼命地挣扎,想表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家长一味地说教,甚至采取暴力等方式想要让这个时期的孩子听话。
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变得不爱和家长沟通,家长因为无法和孩子沟通而更着急,这样就导致了恶性循环。


今天是2020年9月19日,在B站上无意间看到这个影片成为了非常火的影片

看完这个影片,我想到了曾经的一句话,“成年前的记忆往往比家长预期的还要长久”。

很多人表示曾经有过,自己很小的时候,因为家长的一句话而永远远离某样东西,某样兴趣,某个人,某个机会,甚至是某个生命。

如果这样的事情和家长说了,大多数家长也会表示自己不记得曾经说过这样子的话,甚至有家长表示:“不就是说一句,孩子太矫情了”。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向孩子表示歉意并认真道歉。

说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的事情: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画画,喜欢到去哪里都会拿着一个奶奶为我特别定制的手工本,和一支笔,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比如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我会画一些一闪而过的房屋)

当时也觉得没什么,直到初中毕业整理房间的时候,我发现了那个本子。因为是手工制作的,所以就只有那一本,可以肯定上面的内容都是我画出来的。

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我再次拿起笔,却发现已经画不出来了。

回想起自己当初为什么停止画画了呢,大概是因为小学时候,我作业写完了,拿出来了那个本和笔,想要把我的桌面画出来,然而这时我的母上进来看见我在画画,就一把把本子拿走了,命令我写完作业需要复习。。。

小学三年级的我第一次听到复习这个词,我甚至都不明白其含义。只是听明白母上说我及时写完作业也必须坐在桌前看学习的内容。(我完全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做法的指导,也不明白其意义,这一点也会在后文中提到)

大概是从那天被夺走那个本子开始,我,也失去了写完作业后的自由。


大概在小六的时候,同学间流行着《笑猫日记》这套书,由于我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完全是对书敬而远之的。听同学们讲了这套书的故事之后,我喜欢上了这个故事,因此曾经在一次校内的活动中,买到了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

之后我便和母后商量,希望母后可以给我买这套书。而母后以价格太贵,而且看这个太幼稚了的理由拒绝了我,索性后来找到了很便宜的一套书就买给了我。这大概是我小学到高中买的除了教材以外唯一的书了。

之所以说便宜,现在想一想,那完全是不折不扣盗版书。不光纸张印刷差,而且书中存在着大量的。而且虽然说给我买了,但是母上还是不喜欢我看那套书,因为她一直觉得那很幼稚。(但她完全没有问过我同龄人都在读什么书)

书到了之后,我好像见到宝贝一样开始阅读……

那个时候这个系列还没有完结,但是我发现已经没有办法让母上继续同意给我买后续的书了。。

初中时代的班长说过一句话,如果自己想要买书,她家长就会直接甩给她一张银行卡,随便买。

其实我挺羡慕的。。。。。。

于是,我变得不读书了(现在喜欢读书是因为大学的时候遇见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キミスイ」,不过这真的是间隔太久了)


看到上面的内容,有的小可爱可能会说我要求太高了,毕竟有人还买不起书呢。。。

我想说一下我从小被灌输的概念吧。。

从小我的家长就在教育我家里不是那种有钱的家庭,赚钱不容易,不能随便花钱。。等等这样子的内容。。导致的结果就是我无论干什么事情之前一定会先想着会花多少钱,值不值得花这个钱。。久而久之就无论干什么都畏首畏尾的了。

所有事情可以不花钱解决一定不会花一分钱,否则就是浪费。

大约是从初一左右开始,我开始存钱,会把每一分钱都节省下来,比如在学校的时候,我口渴了,学校里有锅炉那种饮水机,可以接热水。但是想喝的时候就需要提前准备出来。或者可以直接到楼下的食堂买水喝,我的话一定会选择前者。

虽然我从这么早就开始有存钱的意识了,但是我并不被允许随便花钱,按照母上的说法,我花钱买超过10块钱(大约在大学之前的标准,大学是50以上)的话必须经过母上的同意。

一个最有趣的事情:我的笔电需要一个支架,这样一是因为笔电的散热进气口在下方,架起来之后可以方便散热,二一个是因为我坐的地方比较高,需要架起来屏幕这样看的比较清楚。于是我就去问母上,母上不同意。。于是我自己用空的纸箱用了一下午的时间从0做了一个自制的支架。

后来过了大约1年多,母上看我这个实在是太丑了,和我商量,要不买一个,但是我拒绝了,因为我这个用的挺好的,而且当初明明不拒绝我就好了。

再举个例子,昨天boss请我们中午去星巴克吃中饭,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去星巴克为自己点餐,因为觉得太奢侈了,从来没有舍得给自己买过。

对我自己来说,现在2020年9月,我一直觉得一顿饭如果超过10元的就算是很贵了,所以从初中开始到大学,除了偶尔的特殊情况外,我基本上都会秉承着这个原则。我总在开玩笑说我不愿意点外卖,因为有选择困难症,其实是因为找不到符合这个水平的外卖而已。。。


很多家长会批评自己孩子没有自信,但是在同时,又处处在否定孩子。

要求孩子听命于自己,但对孩子的话置若罔闻。

那为什么家长们会觉得孩子会有从不听话到听话呢?

有两个方向,对于内心强大的孩子来说。理解了这个家庭中的不公平之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尽量不与父母产生冲突,换句话说,自我抑制。这一点虽然不好,但仅仅是不太好而已。

而另一种方向,对于内心并不强大的孩子们来说,接受了这种不同平,这就导致了这批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无法拥有自己的主见,具体表现为对事物缺乏自信,容易轻易被他人左右。

而这些孩子习惯了顺从自己的家长,即使是到了婚姻问题,也不会优先考虑自己家庭的问题,而是遵从父母的意见。

一切顺利的话完全无所谓,但是一旦孩子的婚姻、家庭出现问题,这群家长会第一时间去责备自己的孩子

之前,有一个被玩坏的梗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当时感觉完全不能理解这样一个奇葩的问题

但是现在我并不觉得好笑了。。

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优先考虑自己家庭的利益,即使这样做会被冠以不孝顺的名义。


我,生活在一个“强盗”的时代,每个人都以自我的利益为中心,完全不考虑是否为其他人添了麻烦。

明明在餐厅中墙上贴着禁止吸烟的牌子,仍然要去吸烟,理由是如果服务员过来提醒就停止,不然就是代表可以吸。hhhhhh(我想骂人

完全不管是否会有其他人因为自己这种欲望而被动吸毒(从成分看来,吸烟就等于吸毒)

真的希望中国可以学习日本的禁烟法规,只禁止在公共场合危害他人,不完全禁止(有些国家和地区是完全禁止的[^tabako1], [^tabako2], [^tabako3], [^tabako4])


记得在几年前,回高中学校看老师的时候,我和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师聊了聊教育孩子的问题,那个时候给我的感触颇多。

老师和我说,她因为要带毕业班,因此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所以就在前两年开始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因为她自己在教室里看着自己的学生各种找不到东西,所以就培养孩子用文件袋给自己不同科目的内容分类。

看似一个很细微的事情,但真的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看过一个很有趣的内容,美国孩子上了大学,其数学能力甚至比不上中国一个中学生的数学能力。

但是隐藏在这背后的是什么呢?

发现问题的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缺失。

从上幼稚园开始,到高中毕业,甚至大学毕业,在中国有多少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学习。

举个例子来说,小学,孩子们学会了1+1=21 + 1 = 2,但是有多少孩子学会了为什么1+1=21 + 1 = 2而不是1+1=31 + 1 = 3。恐怕孩子们学到的仅仅是因为1+1=3是错的,这一结论了吧。

如果你说孩子太小,长大就明白了。那么,到了高中毕业,有多少孩子明白我们学习的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相关知识可以如何用在为糖尿病病人注射合理的胰岛素呢;又有多少孩子可以拿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家里电线排布的问题呢?

从结论来说,恐怕很少吧。

换言之,孩子们仅仅是为了那一纸成绩才被迫接受这些看似无用的知识不是么?

又有多少孩子能在高中毕业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大概的规划呢,这个答案也是很少吧。。

孩子们总是被要求学习,成绩永远是第一位的,写完作业就给我去复习,复习完就去预习。永远不能有玩的时间。

曾经有一个新闻,一名家长因为孩子不学习烧掉了孩子的一个非常宝贵的厚厚的笔记本,孩子赌气半个月不和家长说话,后来才知道那个笔记本是孩子从初中时就开始写的小说灵感和素材,打算高考毕业就开始写的。家长在网上求助,说烧掉了也都烧掉了,问孩子不和自己说话怎么办,令人非常欣慰的是,大部分网友并没有责备孩子。

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好的沟通呢?

而且,为什么在中国就必须跟着大众的脚步考大学不可呢。

中国的某些高中,存在着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字样的标语,这真的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啊。。

我们把大把的青春宝贵时间花在了学校的应试教育上,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自己的人生巅峰的。

多少孩子的天性、长处被抹杀了。

如果上面那个女孩子的本子没有被其母亲烧掉,现在女孩高考结束,进入大学,开始自己的小说写作,又怎能断言业界不会出现一位非常优秀的新人作家呢。

如果孩子们不仅仅被学校的学习占据全部的时间,而是拥有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事,谁又能保证中国不会出现一个真正能够和Google、Apple这样的企业匹敌的跨国公司呢?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独立游戏制作人,这个想法似乎是从高一开始产生的

那个时候正好举行微电影比赛,我因为稍微对计算机感兴趣,了解的知识比他人稍微多一点点,被赋予了拍摄&剪辑的双重任务,而那个时候正好面临化学会考前夕,必须要准备化学会考。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我翘掉了一节化学复习会考的时间,跑到信息技术老师的电脑前(老师为我们班提供的)编辑影片,凭借着完全不熟练的剪辑技巧,我花了大约一周的时间,编辑好了一个不长的影片(现在来做的话,大约也就多半天搞定,效果还能做得更好)。

虽然化学会考我完全有把握可以拿A,但是这种不学习的行为还是令我陷入深深的自责,虽然自责,我竟然有一丝快感(心情上的)。我学习到了书本外的知识。

于是我开始接触影片编辑,逐渐开始接触B站,了解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我看了《樱花庄的宠物女孩》,里边的赤坂龙之介深深打动了我,一名普通科的高中生却拥有如此强大的计算机能力,甚至拥有自制游戏引擎的能力。

因此我接触到了游戏开发者这一概念,我曾尝试过用橙光引擎来开发自己的一款gal,但是经过了几个晚上的制作,我放弃了,我写不下去了。由于没有任何的前期构思,所有制作都是凭空想象,角色也都是用素材库的素材,现在想想太过于天真了呢。路人女主中,伦也君的团队,也是制作一款gal,但是其团队拥有着能力非常强的画师和剧本家(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

但是因为可以自己决定如何困扰其他玩家,左右游戏的设定,我似乎是喜欢上了游戏制作这一工作。

但是我没有像《樱花庄》、《路人女主》这样的环境以及团队,因此高中阶段能做出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后来在16年的时候,看了《New Game》这部番,开始对游戏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才知道原来游戏公司已经有这么大的规模了。看着剧中女主的生活,我愈来愈对这一行业产生兴趣了。

但是这种想法也仅仅就停留在想而已,因为在现实世界中(那个时候我多会将其称为理想世界)我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试。

高一的时候,由于班级中一位可爱的女孩子(这位就是出现在本博客中其他文章的那位),我喜欢上了日语,并想要开始学习日语了。

但是对于这种想法,我也仅仅是停留在想而已,做的也就是拥有着拼音(不是罗马字,就是拼音)的日常对话的文档,假装去背,其实到了高中毕业我第一页还都不会背。

当然一切都是以学校的知识为重,不过现在想一想,如果我当时坚持这两件事,我高考成绩应该会更高才对,并且这两件事的能力也会比现在更高。

什么爱好,到了大学就自由了。

可是,真的是这样么?

并不是吧。

人这一生会面临着不同的阶段,如果不在对应阶段做对应的事情,无论事后怎样去弥补,都为时已晚了不是么?


在前几天,有一则新闻,一家长打了孩子几个巴掌,然后孩子在思考了几分钟之后,毫不犹豫地从楼上跳了下去。

在这个影片中,我非常喜欢Up主说的几句话:

孩子不是一个产品
你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就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
如果孩子有选择是否出生,以及出生在怎样的家庭里,大多数父母都没有竞争力

但是父母却对孩子各种要求,各种比较,永远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她在我还是一个人类幼崽的时候好好地保护了我。——米茶

幸运的人,大概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着;不幸的人,大概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吧。

在各种各样教育失败的案例中,有多少是完全避开了这个Up主所描述的父母行为的呢?

不确定是不是这个影片下边的留言,但是还是放在这里

双标国际遥遥领先~父母——不用学~天生高一等,不接受任何反驳!

(知错不改,甩锅转移注意力~孩子也学!好难学~坏易做!循环下去)

天天骂骂咧咧,总要挑点东西说,找存在感彰显地位

一点小事嚷嚷半天,有便宜使劲沾:小气给点怎么了

自以为是,都是为你好,爱不需要讲理:你懂什么,瞎嚷嚷,读了点书就不听话了?心里还有没有父母了? 亏我还盼着你养老呢,没良心的东西废物!都是命啊生了你个不争气的东西!~我以前怎么样怎么样,诶现在的

什么都不用想都问人,自己没脑子/大人都做不到,还想小孩做的到,好榜样啊!

别人的怎么样怎么样,从来不拿自己比,别人的父母知道多学点东西充实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变得有钱有能,(钱多时间多)就算不去学校也可以把孩子教好,才能给后代更多机会,看的更广更高,不怕失败,磨炼身心(真正的让孩子能为自己活着,而不是父母成为孩子的累赘没钱没能的养着,别人请保姆不用孩子操心自己去玩自己的)。你只顾着爽了,孩子扔给老人/幼儿园/学校,烦你就给手机/给钱出去玩,错了就知道打,把锅都往外甩,不用教,自己又说孩子废物。(好的不灵坏的灵,天才说成废柴,圣人说成恶人;口出污秽,行出暴政,这样能教出什么样的“好孩子”?)

年轻的时候赚了点钱,玩完赌完学什么东西。

有外人就装大尾巴狼,多要面子,要演的一家人和和气气,回家就是“高手”,各种大道理,互相抱怨,还要孩子装模作样的关心,你过来帮……,哇孩子多乖啊懂事了,一不和心意就在那里骂骂咧咧,来个电话马上变成正常人,然后继续叫,只要在家醒着嘴就不会停。

以为自己知道孩子也一定知道,把自己孩子当天才,不然就说笨。

还有把孩子当祖宗供着的,啥都让着,别人不让:它还小,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爸妈没教你?,出事:都是你的错,要不是你……,赔钱大大滴赔,可怜的孩子,爸妈没好好……,(挤眼泪)我一定让他们付出代价的,赔了之后(诶早知道多要点,这些撒子真好),呜呜呜我的孩子啊~才来几天啊就走…………;

拒绝思想:弱智/低龄化!成为优秀的围观观众,让法律先来!公平公正!孩子才能看到世界的美好和希望!

一视频,一留言,有多少家庭可以完全避开呢?

大概完美避开的家庭一定是那种所有人都非常优秀的吧。


在影片中,米茶说过,很多人成长为大人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童年时的想法。关于这一点,我有些话想要说。

这篇文章算是随笔吧,想到什么会些什么,因此这篇文章中我会在本地以注释的方式去保留一些写作的想法和灵感,上面被注释起来的有一句话就是所以我想,我如果不完成这篇文章的内容,我大概不会选择生孩子吧。尽管我没有写出来,但是似乎我也拥有者类似的想法。

我不确定这篇文章什么时候才能算是完结,甚至不确定自己会不会中途放弃。我不清楚自己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会不会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被家里催婚逼着生孩子。

但是我并不想让未来自己的孩子面临和我一样的困扰、痛苦。

可能到那个时候,我会有新的见解,但是我绝对不会抛弃这里所写下的,此时此刻的一切想法,因为这些都是我此时此刻最真实的想法。

尽管可能现在阅历不够,写出的内容非常幼稚,但是并不代表这些内容没有意义,不是嘛?


最近看了两本书,感觉其中有一部分和教育有关,因此我决定也放在这篇文章中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和《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前者已经读完了,后者在读

这篇文章主要还是写教育的问题,这两本书中举了各种各样的家庭的例子,对于我个人来说感觉很有帮助

虽然谈不上什么实质性的,但是至少我可以学习到一些概念,来帮助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

我一直在重复着一句话:“我生活在一个‘强盗’家庭中”。

如同书中举到的各种各样例子,我也受到了来自原生家庭的各种各样的“熏陶”,久而久之养成了现在的性格。

关于这点,我不想说太多,只能说我在阅读的时候甚至感觉和那本书相见恨晚,似乎这本书就是以我为原型而写作的。

这样来看似乎我有着很强的PTSD呢w

似乎有点跑题了

最初来说,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对于自己和周围的教育不满,希望找到自己认为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不希望下一代成长过程中,在人类幼崽的阶段,有着合适她的生长方式吧。

我在想,是不是由于现在家庭中孩子数量变少了,家庭中祖父母辈的长辈注意力全在孙辈上,而且还有父母的注意力也集中在孩子身上

现在的孩子似乎很累,承受着固化的教育系统的摧残,还要忍受着因为从众心理被迫学习的并不适合自己的各种知识技能等等

稍微不顺心就会被说都是为了你好缺不领情,和书中讲的一样,这样会以情感的方式控制孩子啊

另孩子产生愧疚,久而久之没有自信,这种表现非常有可能伴随孩子一生,这些做家长的怎么就没想过呢

然后这样长大的孩子如若不懂得分辨的话,还会依然固执地认为自己的父母(长辈)这样对待自己是对的,然后把自己言传身教的东西原封不动地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在想为什么别人家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们那个样子,我家就只能这个样子?

随着孩子长大,由于不断受到这种浸染,也学会了这种对待孩子和对待他人的方法,这就好像是一个Loop

而且是while(1)的那种,除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意识到是时候该写一个break了,否则传宗接代这个无限时间和空间的高并发计算机中内存是接近无限的

你和你的同龄人的进程往往是永远互不干扰的,除非你break掉loop,然后自己开始new一个新的方法并执行

不过我是没有奢望过,只能从自身下手,希望能给自己的孩子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成长环境吧(各种方面来说)


上边提到的第二本书也看完了,我也是在有毒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而且内容基本上符合书中描写的那个样子,如果不接受适当的治疗,无论到什么时候,童年的阴影都会伴随自己左右。

现在我非常害怕,害怕即便是我经常思考如何教育,结果当我真的有了孩子之后,我依然会将自己耳濡目染的各种各样有毒性为强加在自己的幼崽身上。

在没有看这两本书之前,我已经隐约地自己总结出来了类似的规律。毕竟在中国有句古话,龙胜路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而且不仅是我能在父母的身上发现祖辈的各种各样糟糕的地方,连我自身都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我最讨厌的父母身上的各种糟糕的行为。虽然我真的是在尽全力克服这些行为,但是,这种耳濡目染的行为是最可怕的。


之前看到过,有的孩子身体不舒服,自己受伤了的话是不敢和家长说的。

这一点我认为非常不好,当然这并不是说受伤了是好事。只是,既然孩子会有这种行为,就代表孩子的看护人曾经有过因为孩子受伤、身体不适等原因对孩子说教、打骂等行为。这一点是非常不好的。

无论起因如何,此时此刻孩子的确是受伤了(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此时作为孩子的保护者,孩子可以依靠的人,却做出再次伤害孩子的行为,这一点是绝对错误的。

如果有过这种行为,孩子及其有可能对于自己本该依靠的人产生厌恶、恐惧等心理,即使是这次的受伤治愈了。接下来内心中也会对此事产生隔阂,而这种隔阂很可能是不会表现出来的,甚至孩子本身都不会有所察觉这种自己对家长的厌恶之情。

这样子的问题同样发生在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情况下。

这里的不公平待遇不仅仅是指孩子在同龄人(比如在学校,自己的同学等)中被欺凌等问题,还表现在各种有很多人在场的情形中(如家庭聚会等)。

霸凌事件现如今虽然在学校中会严查,但是不排除有些地方、学校等知识因为上面下达命令之后所做的样子工程,当然也有学校方面保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故意(有意)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等。

当然,这种情况家长应当及时保护孩子。这里主要想说一说诸如家庭聚会等场合下,孩子所受到的各种不公平教育。

在中国,每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所谓的节日,主要就是家庭成员不管各处天南海北,总要奔回去吃那一口饭。如果有一个人不回来,其他人总会发出指责的声音。这种陋习往往会毁掉很多人的很多事情,而作为事情源头的本身,从中作梗分数最多的——父母——却丝毫不觉得一丝惭愧。

当然,在家庭聚会中,孩子免不了收到来自平时完全不联系,一见面就问东问西的各种所谓的亲戚的提问,如果亲戚中有孩子同龄人的父母,大概率免不了孩子会被用来和亲戚自己的孩子比较的风险。

当然孩子没有太多应付这种场合的经历,如果家长不及时制止孩子受到这种内容的影响,孩子自身会不知不觉地变得自卑起来。而家长要做的应该是正确引导孩子,告知孩子自己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以及及时纠正孩子的思想,不要因此产生自卑等感情。


同样,过度将孩子作为炫耀的工具也会为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而这类家长往往完全没有察觉。

孩子,作为家长的毕生期待而备受瞩目。由于中国过去的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行,很多家庭都变成了“一个孩子、两个父母、四个祖辈”这种标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孩子,便成为了剩下六个人的几乎全部。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溺爱、过度保护等问题是非常普遍的。

这种家庭中往往存在着祖辈过度溺爱孩子这一现象,与此相对的,父母应当做的是在适当的时候,甚至是稍微早一点放手,允许孩子犯错,并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而不是一刻不停地注视着孩子,剥夺孩子犯错的机会。

同样,不懂得及时放手的家长还会表现在“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我还能害你是怎么的”、“你是我的孩子,你必须听我的”、“别人家的孩子都怎样怎样”……

如果一个不懂得及时放手的家长的孩子注意到家长的这种行为,并且以自己的方式作出反抗的时候,这类家长感受到的是伤心、难过、不理解,甚至是气愤,因为自己遭到了自己辛辛苦苦的付出养育的孩子的“背叛”。当然,这种背叛是需要加上双引号的,毕竟这并不是背叛。“背叛”家长的孩子也不用因此有所自责,因为有毒的是自己的家长,而非自身。

当然,受到这样对待,能够拥有正确的意识,并尝试反抗的孩子仍然是少数,剩下的多数孩子中一部分就变成了现在所谓的“妈宝”。

父母所需要为子女提供的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提供不同年龄段应有的资源,而不是无微不至的爱护,每一位孩子都终有长大的那一天,即使父母无法接受,他们也无法改变孩子长大的现实,因此,为了弥补心中的空虚,父母宁愿相信自己的孩子没有长大,甚至在潜意识中不允许自己的孩子长大。

嘴里天天说着自己孩子的幼稚,行动上却扼杀着孩子的长大,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啊!

当然,当孩子尝试着以自己的方式去说服父母的时候,大多数有毒的家长几乎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他们从来不相信,或者可以说是不愿意相信,甚至是不敢相信,自己对孩子所付出的一切是错误的。

“我和父母说了,我说,‘我愿意和你们进行沟通的内容我自然会说,我不愿意说的,如果你们一定要问的话,我会编一个谎话来回答你们’,结果我母亲和我说,‘就算你说谎也必须说’。过了几分钟,我父母走进我的房间,坐在我旁边,用命令的口气对我说,‘我问你的内容你必须回答,因为X家的小X人家就什么都和父母说。’,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有毒的父母了,可是还是会在听完这种话之后忍不住心情不好。”

我的这位朋友经常在和我聊天的时候诉说着自己的父母,本文中也有很多故事是来自这位朋友的。

这位朋友在法律定义上早早就已经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了,可是就是在父母面前无法抬起头。当然这位朋友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回避,避开一切能和父母产生交流的事情,只进行最低限度的非常必要的对话。也掌握了非常高超的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果这位在编造故事的话,对方是很难进行分辨的,因为这位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练就了非常高超的圆谎能力。

当然,我认为这位朋友是诚实的,至少对方这个能力只用于对付自己有毒的父母上,对方对待他人是非常真诚的。

这位朋友显然没有做错什么,对方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去追寻自己正确的生活方式。


[^tabako1]: 暮らしに役立つ情報: https://www.gov-online.go.jp/useful/article201907/2.html

[^tabako2]: 世界に広がる「禁煙法」: http://openweb.chukyo-u.ac.jp/~ieda/P-kinenhou.htm

[^tabako3]: 禁烟进展: 全球无烟法律综述: https://www.tobaccofreekids.org/assets/global/pdfs/zh/SF_world_overview_zh.pdf

[^tabako4]: 法律法规须规定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且无例外: https://www.who.int/china/zh/news/commentaries/detail/law-must-ban-smoking-in-public-places-without-exemptions